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习近平主席始终站在维护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历代先贤的自然生态观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然辩证法,科学地、全面地、系统地、唯物地、辩证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和意义,创立了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格局。
8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生态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中心建设路径、模式及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香山饭店召开。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科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10月23日至24日期间,“生态文明与全球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海南大学顺利举办。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10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19)致贺信,表明了中国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彰显出中国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的信心和意愿。
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确立系统性思维,加强整合性谋划和有机组合型实践,将生态环境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保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化教育、生态合作治理、公众生态参与、生态信息公开透明、生态治理过程论等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全球绿色经济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大国形象地位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重大瓶颈。只有破解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实现。
经济社会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经济作为变革传统工业化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而备受关注。
11月1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有关“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相关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本次论坛聚焦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主题,采取1个主题论坛+7个平行论坛的“1+7”框架结构,展开了内容丰富、卓有成效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研究报告和行动倡议。
从传统走向新生,用传承续写未来。11月10日下午,“我们的成长”第三届萧山未来论坛在杭州开幕。在萧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代表、萧山区龙头企业和新兴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会场,共话萧山的蜕变与成长。
重庆日报讯 11月7日,由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法治论坛举行。国家相关部委、三峡库区有关省市和区县领导、部分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法律界代表等齐聚开州,围绕“法治让三峡生态更美好”这一主题畅所欲言,为如何利用法治更好地保护三峡库区的绿水青山建言献策。